致信的风

《狗十三》
我是怀着很向往的心情来看这部电影的,毕竟是众多影评人叫好的电影,可是看完之后,我的心情并不是很好。

李玩是个初二学生,父亲再婚,住在爷爷奶奶家,与父亲关系不是很好。父亲已经与后母生了一个儿子,全家人都很高兴,但是大家都瞒着李玩;因为不知道怎么对女儿好,父亲就给李玩买了一条狗,李玩从不接受到宠爱这条叫“爱因斯坦”的小狗,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她非常喜欢物理。一天爷爷买菜遛狗把狗弄丢了,大家还又领回来一条狗,让李玩叫它“爱因斯坦”,李玩大闹一通;后来与家人和解,一直不好的英语成绩也上去了,但是在庆祝的那天父亲为她介绍了自己的弟弟;弟弟胡闹被新“爱因斯坦”咬了,父亲将这条狗送到了流浪狗收容所;在经历了父亲的酒局、弟弟的胡闹、失败的演讲、姐姐前男友的告白、错过的展览之后,李玩“懂事”了,也“长大”了。

故事的结尾,李玩见到了已经是别人的狗的“爱因斯坦”,却已经不敢认也不想认了;年幼的弟弟在滑冰教练的指导下,只能自己学会在冰上摔倒再站起——用的还是慢镜头。我大概明白导演的用意何在,只是,我不接受。

电影的镜头运用是很用心的,演员的镜头感也很强,总的来说,我不会出戏;但我也因为故事的前半段并未入戏。我们无法否认,影片中的大人们,扼杀了李玩的天性,包括兴趣、时间与自由;但我们也要承认,这就是“成长”,就是“懂事”。电影想表达的,是成长的“残酷”,是孩子为了大人的“牺牲”与“妥协”。

可是,我们的成长与妥协真的需要这么悲壮吗?成长与妥协诚然让我们失去了很多东西,率性、喜好与表达心情的自由;可是影片过分强调这些真的好吗?难道我们的成长,没有让我们获得一些东西吗?

我始终认为,无论是成长还是做别的事情,还是我们的任何一个人生阶段,重要的不是我们得到与失去的东西,而是它们对自己人生的意义;我们要学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,学会成为一个尊重别人也被人尊重的人,学会去懂得人生,失去就一直在发生,因此妥协一直存在;只要保有属于自己的“底线”,适当的妥协与牺牲,不是令人悲伤的事情。

如果我理解有误,导演想强调的不是成长的残酷,而是人生的无奈,就好得多了;毕竟,我们每个人的人生,不也是悲伤与欢喜交织,得到与失去缠绕的螺旋吗?

评论(1)

热度(10)